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河北省重点学科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河北省重点学科主要依托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经济研究所、高效生态产业研究所、北欧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展开建设。本学科下设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统计学四个本科专业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有金融证券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统计模拟实验室和经贸综合模拟实验室,拥有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在保持和发扬“地经渗透”的学科特色、不断优化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充分依托石家庄经济学院在地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秉承多年来形成的地质勘查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的教学和研究优势,不断凝练和发扬“地经渗透”的学科特色,在矿产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优势。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设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土资源评价三个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分别为王殿茹教授、牛建高教授、张举钢教授。其中,王殿茹教授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政府信息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低碳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高级经济师与高级统计师评审专家、河北省软科学成果鉴定专家。牛建高教授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审专家和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兼任澳大利亚中国经济研究会终身会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理事、河北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张举钢教授是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三育人”标兵以及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称号。
其他学术骨干中,刘德智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政府信息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安国教授为中国城市经济学学科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吴文盛教授为河北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李国柱教授为河北省统计学会副秘书长。
“十二五”期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科梯队结构更加合理。目前,学科组共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占39%,副教授14人,占50%,讲师4人,占11%;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15人,占5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共13人,占46%,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共1人,占4%。学科组逐步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样、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本学科的教学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微观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4门省级精品课,《统计学》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为校级精品课,是我校拥有精品课程数量最多的学科。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国内重要出版社出版教材17部,李国柱教授和刘德智教授主编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获得2012年度河北省统计科研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使教学与科研并进,培养出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毕业生。近5年来,共培养研究生39人,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国家各部委公务员、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外企或跨国机构、地方公务员、地方企事业单位等,就业率100%。经用人单位反馈,本学科毕业的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表现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十二五”期间,学科组成员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土资源评价、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整合优势研究力量,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重点问题,努力争取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期间,本学科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202项,其中国家级纵向项目2项,省部级纵向74项,重大横向课题25项,科研经费总计1736.47万元,科研立项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科组成员在国内外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1篇,在商务印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德国Springer等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多项科技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本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省级学科组构建了完整高效的开放合作体系,服务社会的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果,贡献度大幅提升。学科组多项科技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提升了本学科社会服务水平。
本学科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十二五”期间,学科组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合计达120人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协办国际会议2次,举办挪威国际学术周1次。先后邀请挪威、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捷克、挪威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知名经济学家、教授我校讲学、讲座。学科组每年派出2-6名骨干教师出国访学,5年来累计派出38人次。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学科队伍扩大了视野,增强业务水平,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高。
2010年7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点所依托的经贸学院由学校主楼迁至综合楼,办公用房和科研工作面积增加了200余平方米,新建了经贸学院综合模拟实验室、高效生态产业研究所、工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中心、北欧研究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2014年,重点更新了金融与证券模拟实验室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的软件,初步建成了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室,购置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等必需的硬件,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2015年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积累的资产均能正常运转使用,运转状况良好;实际资产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