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国际化特色明显、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
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1956年,河北地质大学的前身宣化地质学校开始设置地质经济统计专业;1971年,宣化地质学校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地质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1981年招收地质经济统计专业本科生。1986年,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开始与中国地质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河北地质学院设立计划统计系,后更名为应用经济系。1995年,河北地质学院成立经济学系。1999年,经济学系与应用经济系合并,成立经济系,并于2003年和2020年分别更名为经贸学院、经济学院,目前设有经济学、金融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教研室和经贸综合模拟实验室以及综合办公室和辅导员办公室。学院分别于1981年、1995年、1999年、2001年和2015年开始招收经济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金融专业硕士;2018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区域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立足“资源环境+”学科特色,聚焦学术方向,强化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统计与评价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内影响力。
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学院拥有2个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河北省重点学科、“统计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创新高地:经贸会计教育创新高地。2个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经济学,1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1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金融学。3个硕士学位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金融和应用统计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统计学;4门河北省精品课: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
科研教学平台支撑有力,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建有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应用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个校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全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Growth and Change》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1部;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博士32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含在读博士)占比达63.15%;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6.67%。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模范教师3人;有23人曾赴国外访学,学生出国学习和教师出国进修常态化,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逐年壮大。
办学规模较大,优秀人才辈出。学院现有在读学生1476人,其中本科生1349人(含中外合作办学学生214人),研究生127人。近年来,每年有多名同学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学府录取,考研升学率平均20%左右。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全国各地培养出以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和华夏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党委书记赵子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经济管理人才。
展望未来,学院将始终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传承“经世济民”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持续强化国际合作办学优势,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加快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