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淬炼党性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5-10-3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为深化党员党性教育,推动“红耀双地”党建品牌建设与“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深度融合,2025年10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经济学院联合组织师生党员、积极分子走进学校思政馆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在地质奋斗史诗中汲取力量,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坚定信念,以地质人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答卷。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聪聪、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明、全体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3baf42a02e921cab2c492d2866fb6b87

de0daa2901de38a89844ce75e6a594cd

本次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聪聪化身“专职讲解员”,以“地质报国”为主线,沿着展厅脉络沉浸式前行。从记录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期的黑白影像,到展现新时代地质人踏遍山河找矿勘探的彩色照片,吴书记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逻辑,生动解读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作风,让参观师生深刻体会到地质工作者扎根一线、为国奉献的崇高追求。在记录地质工作者冒严寒、顶酷暑开展野外作业的照片前,伴随吴书记绘声绘色地讲解,所有人都被深深触动着,不少人微微颔首,神情中流露出对老一辈地质人坚守与奉献的敬佩,沉浸式感受着地质行业发展背后蕴含的初心使命与信仰光芒。

30960b08e9ee27804756bb07a244e184

大家纷纷表示,将今日所见所闻铭记于心,往后无论是潜心学业还是深耕党建工作,都要以地质人为标杆,沉心静气、扎根实干,把这份坚守与担当落到实处,真正让“红耀双地”党建品牌焕发光彩。


附参观心得:

怀揣经世济民情,铸就地质报国魂

                 ——参观思政馆心得体会

22级金融学连雅莹

怀着几分好奇与敬畏,我走进了学校的思政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淬炼,让我对“地质报国”这四个字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踏入展厅,庄重肃穆的氛围瞬间将我包裹。展墙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深情的文字叙述,系统性地勾勒出我国地质事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先辈们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仿佛听到了那个觉醒年代里振奋人心的呐喊,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画卷。在这里,抽象的党史理论化为了可感知、可触摸的生动教材,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先辈的不易,如今国家地质安全得来的不易。

然而,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思政馆巧妙而深刻地将党的红色血脉与我校独特的地质基因相融合。当看到“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精神与建党精神、奋斗精神并列呈现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地质报国”本身就是一曲爱国奉献的壮歌。展陈中,李四光等地质先贤的光辉事迹,我校前辈师生们怀揣理想、手持地质锤、背帆布包,翻山越岭为国家寻矿报效的感人故事,无不令人动容。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种将专业精神融入国家命运的担当,正是红色基因在河北地大最鲜活、最具体的体现。

在AR展厅,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亲身”体验了野外勘探的艰辛与发现矿藏时的喜悦。虽然本次参观并未亲身体验模拟仿真,不过光是文字、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已经让我体会到,地质工作不仅是科学探索,更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事业。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走出思政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馆内的光影犹在眼前,先辈的嘱托犹在耳畔。这次参观,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作为一名地大的学子,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更要从党的光辉历史和地质先辈的奋斗足迹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

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定将铭记这次思政馆之旅带给我的感动与启迪,传承红色基因,怀揣着经世济民的志向,赓续“地质报国”的火炬,努力将自己锻造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追寻地质初心 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河北地质大学思政馆心得

24级金融学安康

怀着崇敬之心走进河北地质大学思政馆,馆内一幅幅珍贵影像、一段段详实史料,将地质先辈的精神画卷徐徐展开,也让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回望初心使命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馆中李四光先生的事迹展区令人驻足良久。这位“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在积贫积弱的年代,拒绝国外优渥条件,带着“科学救国”的信念扎根祖国大地。他踏遍千山万水勘察地质,以严谨的科研精神推翻“中国贫油论”,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根基。那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守,正是共产党人胸怀家国、矢志奉献的生动写照。

紧邻的丁文江先生展区,同样让我心潮澎湃。作为近代地质学的先驱,他以“探险者”的勇气深入西南边陲,用脚步丈量山河,填补了中国地质调查的诸多空白。即便在艰苦环境中,他始终以科学为刃、以信念为炬,为中国地质事业的起步铺就了坚实道路。先辈们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让我深刻理解到“担当”二字的千钧重量。

走到现代地质人才事迹展区,新时代地质人的奋斗故事同样动人。他们继承先辈遗志,在资源勘探、生态保护、灾害防治等领域攻坚克难,有的扎根野外一线数十年,有的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瓶颈,用专业能力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从先辈到后辈,地质人“求真务实、报国为民”的精神一脉相承,也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如何在岁月中赓续传递。

此次参观让我深受触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当以李四光、丁文江等先辈为镜,以现代地质英模为榜样,把对党的忠诚融入实际行动,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勇挑重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审核人:黄本春/网站管理员:庞岩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